找到相关内容784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再次强调孝养父母及行善对戒邪淫的重要性

    我开始放生以来,身上原有的许多疾病都不治而愈或减轻.其中,"白塞氏症",是一种严重的口腔溃疡(医学至今尚无方可治),重度过敏性鼻炎,过敏性皮肤病,听力下降等,都得到了痊愈.前列腺炎也恢复的很好.以上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504794665.html
  • 问: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?

    rdquo; 我们从舍利弗和优婆先那比丘尼的事例里可以知道:证悟涅槃的人,不仅能够出离生死,他的福慧功德更是巍然长存的。 四.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? 《出曜经》里面有一句话讲得很好:“无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08235395021.html
  • 宗教如何看待全球化

     圣严法师:关于“全球化”这个议题,我想诸位青年朋友一定很好奇。在今天这个时代,不论我们置身于任何一个环境、任何一种文化,或者发生任何一种现象,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,这就是“全球化”。但是,有些人误解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795087.html
  • 五世达赖喇嘛对清初蒙古地区稳定的贡献

    教诫,派去了热振寺的卸任堪布,他一去就滞留了约十二年”。(注:《五世达赖喇嘛传》下册,第99页。)并很好地执行了五世达赖喇嘛团结各方的政策。僧格被害后,噶尔丹攻杀各部,准噶尔又一次内争。在康熙十一年(...

    张双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1095226.html
  • 利生法师:《有神论与无神论》

    学家查尔斯.埃利奥特(Eliot,SC)说的很好:   我们可以想像,当时的印度人向各个学派的思想家请教解脱之道的时候,婆罗门会告诉他说,举行某种仪式的热病,可以生往天界;其他导师会坚决主张禁食和自我...

    利生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4695615.html
  • 临济宗的祖庭——海会寺

    天寒要加衣,困时伸脚睡,热风凉风吹”。释迦的断烦恼、度众生、证佛道都是很好的事情,守端却莫明其妙地提出吃饭、穿衣、睡觉呢?六祖曾说“烦恼即菩提”。事实上,烦恼就是佛,众生与我为一体,有何烦恼可断,有何众生...

    妙慧 周会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0095766.html
  • 法相唯识学

    不离眼识一样。由于这个论证式很好地运用了因明的格式和规则,逻辑地论证了境色不离识、能缘与所缘乃是同一识体上的“相分”与“见分”的关系,在唯识学者看来,它是成立唯识理论颠扑不破的“比量”,因而被称为“真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0795791.html
  • 即身成佛心要[罗珠丹巴活佛讲授]

    ,以道次第贯穿了所有的佛法教授。我们直接就从前人的肩膀上起步,把他们研究了千年的成果拿过来,用以指导我们的修学,这不是很好吗?   但是你“拿”的时候,不要像社会上流行的一些宣传那样,仅仅被一些咒呀...

    洛桑成列·确吉坚赞(罗珠丹巴)仁波切讲授

    |道次第|成佛|密宗|空性|双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10/15174795896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

    都是很好的例证。据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等史籍记载,汉代佛教最重要的信条即是“精灵起灭,因报相寻”等,袁宏的《后汉纪》卷十中也说:“又以人死精神不灭,随复受形,生时所行善恶,皆有报应……故王公大人观死生...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,值得我们很好地继承和发扬,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在现代社会确立或找回自我,丰富并充实人生,而且对佛教在现代及未来的发展,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从近现代佛教的历史发展来看,自太虚法师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0096044.html
  • 神圣化还是世俗化——佛教慈善何去何从?

    尊严、慈悲等精神的很好平台。不分贫富不分多少,让每一个慈善参与者都能拥有一颗真纯的慈善之心,让每一颗慈善之心都体会到平等与尊严,让平等与尊严成为人人推崇的文明风尚,才是佛教慈善的最高境界。神圣的理念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1596092.html